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讲好好色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文学艺术座谈会
发布时间:Jul 9, 2024 | 作者:博物馆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讲好好色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文学艺术座谈会
为热烈庆祝建党103 周年,东辽县民俗博物馆于2024年7月2日开展“讲好红色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文学艺术座谈会。活动由东辽县文广旅局机关党委、东辽县文联、东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辽源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东辽县文广旅局事业单位第一党支部、东辽县文广旅局事业单位第二党支部、东辽县作家协会、东辽县摄影家协会、东辽县农民画协会参加活动。
红色故事,是我们党百年革命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它们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弘扬时代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从红色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时代精神与红色基因相结合,以创新、拼搏、奋进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座谈一、“感党恩颂党情”李纯澄关东民俗美术作品展。
首先大家到东辽县民俗博物馆参观了李纯澄的美术作品展。作品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近现代东北农村真实生活,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农村的新变化、新风貌,传递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参观过程中,李纯澄老师亲自引导,挨幅讲解,大家被这些充满乡土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所吸引,根据画面内容,大家共同回忆了五六十年代东北农村的农耕与农闲娱乐的场景。各社会组织代表纷纷表示,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座谈二、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东辽县民俗博物馆讲解员张宇萌首先讲述辽源籍著名革命家魏震五,魏震五原名魏启新,是北平“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后来与妻子齐云同上太行山,更名魏健,担任山西省平顺县县长、太岳二专署专员。日本投降后,他更名魏震五被中共中央东北局派回家乡任西安专署副专员。
然后东辽县民俗博物馆讲解员张铭鸿讲述了吉林省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张锦春的革命事迹。张锦春出生在东辽县云顶镇西元村,1920年,在其早嫁的姐姐和同学的帮助下,入哈尔滨东华学校学习英俄文法律专科。在这里张锦春遇到了李大钊的学生俄文教员张昭德(又名张晋),1922年,经张昭德介绍,李大钊同意张锦春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8月,张锦春受命建立党在长春的第一个通讯站,沟通北方局与北满组织之间的联系,指导北满革命斗争。1925年6月21日,吉林省第二师范学校的学生走上长春街头,举行游行示威和请愿活动,抗议不久前发生在上海的英国巡捕枪杀中国工人、群众的“五卅惨案”。这次震惊长春的爱国学生运动就是在张锦春等共产党员领导下进行的。张锦春同志一生跌宕起伏,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1975年,张锦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今天吉林省党史记载中,溯源追本,认定张锦春老前辈为吉林省最早的共产党员和长春市第一名中共党员,并是吉林省第一个中共组织(长春特支)的创建者。
座谈三、长篇小说《昨夜风雪》。
东辽县作家协会主席薛长龙的这部30多万字长篇小说《昨夜风雪》为党的生日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在艰苦岁月中,人们坚守信念、笃定爱情、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活,情节跌宕起伏,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时代。 读完此书,我们深受触动。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品围绕新时代山乡巨变、奋进新征程等主题进行创作,充分体现吉林特色文化,以文学的主动作为抒写吉林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吉林故事,书写伟大时代。经初审,复审,评委评议、投票,经吉林省作家协会党组研究,《昨夜风雪》成功入选2022年长篇小说重点扶持项目,填补了东辽县的空白。作者薛成龙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创作初衷、创作感受以及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此次庆祝建党103 周年活动,通过参观农民画展、听红色故事、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使参会人员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自豪感,也为推动东辽县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让我们共同努力,讲好红色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用文学艺术的力量点燃人们心中的梦想之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新的光彩!
- 上一篇: 没有了哦!
- 下一篇: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